我国刑事司法赔偿的制度困境与转型进路

被引:3
作者
林喜芬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司法赔偿; 制度缺陷; 实践问题; 转型限度;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09.05.005
中图分类号
D922.11 [行政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司法赔偿的实践效果并不好,丧失了"权利兑现书"的本体角色。这不仅因为刑事司法赔偿制度在赔偿范围、归责原则、赔偿标准、赔偿程序等方面均存在缺陷,而且还与转型期间的国家(赔偿)能力较乏力,赔偿经费管理机制不通畅有关。为此,我国刑事司法赔偿制度的转型应兼顾背景因素的改进与制度规范的完善等双重面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论国家赔偿经费的设立、管理与支付 [J].
王麟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5) :130-133
[2]   《国家赔偿法》缺陷考及修改建议 [J].
郝建臻 .
法律适用, 2006, (07) :63-66
[3]   国家赔偿费用的预算管理 [J].
国家赔偿费用管理问题课题组 .
中国财政, 2006, (06) :67-69
[4]   中美国家赔偿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张红 .
行政法学研究, 2005, (04) :140-144
[5]   国家赔偿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J].
应松年 ;
杨小君 .
中国法学, 2005, (01) :3-11
[6]   渐进转轨、国家能力与金融功能财政化 [J].
周立 .
财经研究, 2005, (02) :26-37
[7]   错误的刑事羁押与国家的赔偿责任 [J].
李建明 .
现代法学, 2004, (06) :37-42
[8]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 [J].
杨小君 .
法学研究, 2003, (02) :113-121
[9]   走向理性化的国家赔偿制度——以刑事司法赔偿为视角 [J].
樊崇义 ;
胡常龙 .
政法论坛, 2002, (04) :94-103
[10]   对当前中国国家能力的若干思考 [J].
孙明军 .
南京社会科学, 2000, (05) :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