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部新生代沉积基底构造演化

被引:19
作者
刘海龄
杨恬
朱淑芬
张伯友
丘学林
施小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4] 广东广州
[5] 河北高碑店
关键词
特提斯; 新生代沉积基底; 南海西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1827 [];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在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将南海西北部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5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区、西沙南古生界走滑伸展基底区.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初步重建了该海域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该海域新生代沉积基底在前新生代时期与其北面陆上云开地区和其南面的南沙地区同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中,经历过古特提斯和中特提斯的发育历程,晚古生代以来可初步分为5个阶段:(1)D-P1,古特提斯东段多岛洋体系发育阶段;(2)P2,中特提斯(古南海)开始出现、古特提斯开始消减阶段;(3)T-K1,古特提斯东段多地块缝合阶段;(4)K2-N11,现代南海形成、中特提斯(古南海)消亡时期;(6)N21以来南海扩张停止、澳大利亚板块向北俯冲挤压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J].
许效松 ;
尹福光 ;
万方 ;
梁宗华 ;
韦宝东 ;
张金端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4) :1-10
[2]   南海北部陆架西区盆地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深部结构 [J].
江为为 ;
宋海斌 ;
郝天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3) :1-11
[3]   志留纪以来的云开地块 [J].
吴浩若 ;
邝国敦 ;
王忠诚 .
古地理学报, 2001, (03) :32-40
[4]   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J].
郝沪军 ;
林鹤鸣 ;
杨梦雄 ;
薛怀艳 ;
陈隽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2-8
[5]   A型花岗岩成因模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魏春生 .
地学前缘, 2000, (01) :238-238
[6]   海南岛洋中脊型变质基性岩:古特提斯洋壳的残片? [J].
李献华 ;
周汉文 ;
丁式江 ;
李寄嵎 ;
张仁杰 ;
张业明 ;
葛文春 .
科学通报, 2000, (01) :84-89
[7]   琼东乐来地区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附视频 [J].
谢才富 ;
张开明 ;
黄照先 ;
段其发 ;
姚华舟 ;
段万军 .
华南地质与矿产, 1999, (01) :26-37
[8]   滇东南发现蛇绿岩 [J].
锺大赉 ;
吴根耀 ;
季建清 ;
张旗 ;
丁林 .
科学通报, 1998, (13) :1365-1370
[9]   秦岭花岗岩揭示的秦岭构造演化过程——秦岭花岗岩研究进展 [J].
卢欣祥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2) :102-103
[10]   岑溪二叠纪岛弧型玄武岩的首次厘定及大地构造意义——两广交界古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证据 [J].
张伯友 ;
赵振华 ;
石满全 ;
杨树锋 ;
陈汉林 .
科学通报, 1997, (04) :4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