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渔业调查

被引:4
作者
王香亭
宋志明
贺汝良
秦王石
机构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厅水产实验场
关键词
体长; 鱼类越冬; 怀卵量; 侧扁; 宁夏;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1964.02.01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等自1960—1963年7月对本区渔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地区包括西南起自青铜峡,东北至于石咀山的全程黄河本流及其附属水本,内容涉及鱼奖区系的组成,渔具及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 (一)境内黄河水质总硬度为11.2—29.6;透明度为0.75—3厘米:pH7.4—3.4;溶解氧4.5—57毫克/升;磷酸盐0.666—0.612毫克/升。境内黄河中的浮游生物种类不多,计有波纹矽藻(Cymatopleura)新月矽藻(Cymbella)等15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比较贫乏,习见的为桡足类幼虫及中剑(Mesocyclops),底悽动物有跳虾(Gummarus),蜻蛉科(Libellulidae),扁蜉科(Ecdyuridae),浮蜉科(Ephemeridae)及摇蚊科(Chironomidae)幼虫,软体动物有田螺(Bellamya)及蚬(Corbicula)。黄河主要附属水体为一些大的由下陷地区所形成的不定型的洼地浅水湖泊,面织约20万市亩。由于引黄灌溉,这些湖泊一方面接受稻田所排之水,同时又以排沟泻入黄河,起蓄洪作用。湖泊的特点是水生植物从生,敞水区较小,硫化氢含量高,冬季覆冰期长,因覆冰而引起的冬季窒息现象年有发生,虽利于鱼类繁殖、肥育,但不利于鱼类越冬。 (二)本区土著鱼类有17种,分隶于14属、4科,2目。种类不多,区系成份简单,没有中亚高原复合体中的特有种,亦乏中国平原复合体的种类,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由于本区处于黄土高原的边缘,距中亚高原甚远,使这些鱼类达不到此地,而其下流则因为流经山陕高原,水势猛,流速犬,使平原地区的鱼类不能逆流而上达于此地。本区雅罗鱼及鲫无疑是属于北方平原复合体的种类;而鲤、泥鳅则属于古代上第三纪动物区系复合体的成份,显然在本区占有优势,永宁黑泉湖的鲫鱼因大(7市斤)而闻名。 (三)宁夏捕鱼工具有10多种,渔法有很多缺点,如炸鱼及叉鱼应当禁止,采用干湖捕鱼亦应当注意保护幼鱼。 (四)本区发展渔业与农田盐渍化亦须正确处理,目前有些人认为:为了避免农田盐渍化就必须排除湖泊,重点发展水稻栽培业,但从同一单位面积产值及营养价值来说,两者并重是一个理想的措施。但对于哪些浇水沼泽不适于鱼类越冬的湖泊应当排除,而用来作为发展渔业的湖泊需要筑堤设闸,控制水位,以防湖水溢出影响农田。 (五)结合本区水域特点,可以考虑散放麝鼠同时发展芦苇生产,这是因为芦苇本身不仅可以作为许多日常生活用具,还能起脱盐洗碱的作用,对改良本匹盐渍土壤有很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8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