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被引:2
作者
范辉 [1 ]
董捷 [2 ]
机构
[1]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粮食产量; 时空特征; 粮食安全; 武汉城市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使部分耕地非农化,必将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以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武汉城市圈为例,探索了1992-2007年间该区域耕地非农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速度高于湖北省的整体水平;该区域大部分县域单元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现减少态势。②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速度与区位有密切的联系;区位好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速度相对较快,反之则反。③从等级划分角度分析,大部分县域单元的耕地非农化规模与耕地非农化速度相一致。④属于高、中产田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的数量相对较少。⑤耕地非农化不一定会引起粮食产量的减少,还取决于粮食单产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等因素。⑥因耕地非农化而造成的粮食减产规模与耕地非农化规模在空间上基本保持一致;每年武汉城市圈因耕地非农化而造成的粮食减产,相当于147万人的粮食消费量。图2,表4,参16。
引用
收藏
页码:264 / 2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1986年至2006年耕地非农化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J].
刘庆 ;
陈利根 ;
张凤荣 .
资源科学, 2009, 31 (05) :787-793
[2]   基于遥感和GIS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J].
刘建红 ;
李仁东 ;
王宏志 ;
李诚 ;
孙闯 .
世界地理研究, 2009, 18 (01) :83-90
[3]   区域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空间特征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J].
何英彬 ;
陈佑启 ;
姚艳敏 ;
许新国 ;
唐鹏钦 ;
余强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439-447
[4]   东北三省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 [J].
何英彬 ;
陈佑启 ;
姚艳敏 ;
石淑芹 ;
李志斌 ;
万利 .
资源科学, 2009, 31 (02) :295-302
[5]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J].
石淑芹 ;
陈佑启 ;
姚艳敏 ;
李志斌 ;
何英彬 .
地理学报, 2008, (06) :574-586
[6]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证——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J].
李永乐 ;
吴群 .
资源科学, 2008, (05) :667-672
[7]   我国省级耕地非农化适度性评判研究 [J].
洪波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02) :99-102
[8]   试论“两型社会”建设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
吴郁玲 ;
曾菊新 .
湖北社会科学, 2008, (04) :83-86
[9]   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 [J].
周晓艳 ;
冯准准 ;
康春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19-123+131
[10]   耕地非农化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J].
王磊 ;
刘逢媛 ;
李双成 ;
蔡运龙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1)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