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被引:4
作者
允春喜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公共服务; 均等化; 政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7 [地方政治];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背景是利益冲突而不是均衡,这就使社会公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社会公正的目的不是要消灭差别,而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生活在不同社会位置上的人们各得其宜。国家维护社会公正的主要表现,就是为公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每个人都拥有改善自身境况的条件和机会。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成果共享,协调各方利益,从而推动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中国社会对于公正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在客观上要求现代政府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胡锦涛;.人民日报.2005,
[2]  
和谐社会散议.[M].邓伟志;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政治学导论.[M].杨光斌;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  
史记.[M].(汉)司马迁撰;(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2005,
[6]  
正义诸理论.[M].(英)布莱恩·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7]  
现代性与矛盾性.[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邵迎生译;.商务印书馆.2003,
[8]  
以自由看待发展.[M].[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美)乔纳森·特纳(JonathanH.Turner)著;邱泽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
[10]  
中国农业政策.[M].李成贵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