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意愿及其驱动机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为例

被引:13
作者
李晓庆 [1 ]
王成 [2 ]
王利平 [2 ]
蒋伟 [1 ]
熊川铭 [1 ]
机构
[1]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合; 农户意愿; 农户分化; 驱动机制; 情景识别; 白林村; 重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3 [地产经营];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既要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相联系,又要真实反映未农户的居住意愿、需求与偏好;在空间上,既要满足不同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农户所在村落的空间层次;尊重农户的整合意愿与发挥农村居民点整合效应间的耦合,已成为农村居民点整合和解决民生的重心。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白林村为样点,采取"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GIS+RS+GPS)"的方法建立"农户—土地"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一体化数据库,按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和未来生计发展趋势,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合的意愿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各异,非农专业化发展型(72.82%)>非农多样化发展型(49.66%)>兼业发展型(44.44%)>农业专业化发展型(36.84%)>农业多样化发展型(37.33%)。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受家庭经济、居住环境、社会交往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收入变化、居住条件、邻里关系、社会地位感知是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意愿形成的重要驱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71 / 6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居民点整合研究——基于重庆市西部郊区白林村471户农户调查 [J].
王成 ;
王利平 ;
李晓庆 ;
李阳兵 ;
邵景安 ;
蒋伟 .
地理学报, 2011, 66 (08) :1141-1152
[2]   农村教师社会流动意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 [J].
龚继红 ;
钟涨宝 ;
余建佐 .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01) :73-83
[3]   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 [J].
陈鹏 .
城市规划, 2010, 34 (02) :47-53
[4]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J].
刘彦随 ;
刘玉 ;
翟荣新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193-1202
[5]   当前农户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J].
陈美球 ;
何维佳 ;
刘桃菊 ;
王亚平 ;
吴其生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8) :63-69
[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以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实践为例 [J].
刘宇红 ;
梅耀林 ;
陈翀 .
城市规划, 2008, (10) :75-79
[7]   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 [J].
李君 ;
李小建 .
人文地理, 2008, (04) :23-27
[8]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乡村的空间转型 [J].
陈晓华 ;
张小林 ;
马远军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25-129
[10]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7, (06) :56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