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浮床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改善湖泊水源地水质的效果

被引:43
作者
李先宁
宋海亮
朱光灿
李大成
吕锡武
机构
[1]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南京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浮床; 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 微生物膜; 难降解有机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开发了一种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膜构建的组合型浮床生态系统.在野外条件下,考察了该浮床对富营养化湖泊水在静态条件下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0 d内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7%和90.7%,透明度也有大幅提高.而且,组合型浮床系统对有机物尤其是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较强,在25 d内,对r-BHC、HE、DDE、DDD、DDT的去除率分别为25.2%、63.8%、42.1%、71.6%和27.6%,氯苯、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达55.9%和72.1%.水珊动物的代谢活动提高了有机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和氮磷的植物可利用性.该新型浮床可用于水源地水质改善、污水净化生态工程、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恢复等.
引用
收藏
页码:367 / 3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水蕹菜对苏州重污染水体净化功能的研究
    李欲如
    操家顺
    徐峰
    周金余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1) : 69 - 71
  • [2]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遴选
    卢进登
    帅方敏
    赵丽娅
    康群
    李兆华
    [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 402 - 404
  • [3] 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净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周小平
    王建国
    薛利红
    徐晓峰
    杨林章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1) : 195 - 199
  • [4] 浮床栽培植物生长特性的研究
    黎华寿
    聂呈荣
    方文杰
    黎永锋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2) : 12 - 15
  • [5] 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
    邴旭文
    陈家长
    [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1, (03) : 29 - 33
  • [6] 浮床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动态及效率的初步研究
    马立珊
    骆永明
    吴龙华
    吴胜春
    [J]. 土壤, 2000, (02) : 99 - 101
  • [7] 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
    宋祥甫
    邹国燕
    吴伟明
    金千瑜
    应火冬
    [J].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5) : 43 - 48
  • [8] Lakes in the Netherlands, their origin, eutrophication and restoration: state-of-the-art review *[J] . Ramesh D. Gulati,Ellen van Donk.Hydrobiologia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