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观应从规则主义适度转向人本主义

被引:17
作者
袁林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刑法适用; 规则主义; 人本主义;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8.06.009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各国在对刑法进行解释时,都存在着规则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不同的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刑法进行解释时一直坚持规则主义的刑法解释观,这对于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维护法制的权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坚持规则主义的刑法解释观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固有的一些缺陷,如过于依赖刑法的确定性、强调探寻立法者的原意、注重抽象人权的保护而忽视现实人权的保障、缺乏对违法犯罪者的人文关怀等。而坚持人本主义的刑法解释观则有利于明确刑法解释的目标与出发点、确立人权在刑法解释中的地位、注重对犯罪人的人文关怀等。因此,我国的刑法解释观应从规则主义适度转向人本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严格规则主义及其对中国宪政之影响 [J].
谢维雁 .
社会科学研究, 2001, (01) :69-72
[2]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0, (01) :3-18
[3]   “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随想录 [J].
刘放桐 .
学术月刊, 1999, (10) :32-41
[4]  
法律的道德性[M]. 商务印书馆 , (美)富勒(LonL.Fuller)著, 2005
[5]  
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严春友著, 2005
[6]  
德国刑法学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克劳斯·罗克辛(ClausRoxin)著, 2005
[7]  
理解与科学解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曹志平著, 2005
[8]  
社会行动的结构[M]. 译林出版社 , (美)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cotParsons)著, 2003
[9]  
德国刑法教科书[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 2001
[10]  
法律、立法与自由[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F.A.Hayek)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