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层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践建构与持续进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

被引:4
作者
徐能武
机构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外层空间安全; 安全治理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D81 [国际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030207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实践。在外层空间探索利用实践中,征服空间、利用空间的能力决定着空间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而空间主体的互动关系对空间"生产力"——空间技术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冷战时期,美苏的空间技术作为核威慑战略的附属物,呈现出相对均衡的态势。双方均害怕对方在某些技术优势方面取得突破,也不希望空间技术在更大的国家范围扩散。由此,在安全互动实践中外层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以初步发展。冷战后,外层空间国际安全互动实践中出现了明显的权力失衡。由于美国的反对,外层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践建构与完善踟蹰不前。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揭示出,外层空间安全互动过程同样是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支配和制约的。空间技术的全球化本质不仅预示了外层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而且启迪着现实努力的理论逻辑。针对冷战后外层空间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中国应大力增强自身空间实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进反对空间武器化和军备竞赛的国际努力,同时要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外层空间活动行为准则的制定。还要通过外层空间特定资源管理机制的建构,积极探索外层空间共存共生、合作共赢的开发利用方式,最终实现外层空间的战略安全与外层空间包容、普惠、和谐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混沌理论视野下外层空间安全利益博弈与汇聚研究 [J].
徐能武 ;
彭舒帅 .
求索 , 2013, (08) :5-8
[2]   脆弱的高边疆:后冷战时代美国太空威慑的战略困境 [J].
何奇松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83-204+208
[4]   外层空间自然资源开发制度的缺陷和展望 [J].
贾海龙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 (06) :30-33
[5]   外空资源利用与外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J].
徐祥民 ;
王岩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4) :111-115
[6]   主题·动力·范式·本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 [J].
胡宗山 .
教学与研究, 2005, (02) :69-75
[7]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M]. 人民出版社 , 李爱华, 2013
[8]  
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徐能武, 2010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2009
[10]  
军备控制理论与分析[M]. 国防工业出版社 , 李彬,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