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秦岭数字地貌格局研究

被引:17
作者
莫申国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秦岭; 格网精度;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貌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格网精度为100 m×100 m的DEM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栅格分析方法,研究秦岭数字地貌格局.首先提取秦岭的主分水岭,作为秦岭南北坡的参考分界线;确定秦岭地貌的分类分级指标,并确定4 km2为秦岭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对秦岭的起伏度和高度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后,经过数据融合后得到秦岭的数字地貌格局.结果分析表明,利用精度较高的栅格数据,得到秦岭15种地貌组合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前人研究成果相符合,精度相当高,同时也为秦岭数字地貌研究提供技术和方法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国家基本地理单元数据集的初步研究 [J].
王红 ;
王均 .
测绘科学, 2004, (03) :22-25+5
[2]   DEM提取黄土高原地面坡度的不确定性 [J].
汤国安 ;
赵牡丹 ;
李天文 ;
刘咏梅 ;
谢元礼 .
地理学报, 2003, (06) :824-830
[3]   地貌形态模拟 [J].
许世远 ;
孙以义 .
地理学报, 2000, (03) :266-273
[4]   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特征地貌技术研究 [J].
闾国年 ;
钱亚东 ;
陈钟明 .
地理学报, 1998, (06)
[5]   中国地势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的求证 [J].
涂汉明 ;
刘振东 .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3) :266-271
[6]   利用DTM编制小比例尺地势起伏度图的初步研究 [J].
刘振东 ;
孙玉柱 ;
涂汉明 .
测绘学报, 1990, (01) :57-62
[7]   我国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J].
刘华训 .
地理学报, 1981, (03) :267-279
[8]   秦岭地貌结构 [J].
张保升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01) :78-84+101
[9]   从秦岭南北坡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分布谈划分亚热带的北界线问题 [J].
张学忠 ;
张志英 .
地理学报, 1979, (04) :342-352
[10]   中国綜合自然区划草案 [J].
黄秉維 .
科学通报, 1959, (18) :59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