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179
作者
张志劲
司马文霞
蒋兴良
孙才新
舒立春
机构
[1] 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沙坪坝区
关键词
高电压技术; 击距系数; 输电线路; 绕击; 耐雷性能;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5.10.001
中图分类号
TM862 [过电压保护装置];
学科分类号
080803 ;
摘要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距系数没有影响,利用线性拟合方式得击距系数β与杆塔高度H的关系式为:β=1.18?H/108.69。引入击距系数,提出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特高压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进行分析,并以500kV鸭福线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文中仿真模型所推导的β公式计算该线路的跳闸率与实际线路运行情况比较吻合。同时,分析了杆塔高度、地面倾角、线路保护角、线路绝缘强度等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输电线路直击雷暂态识别 [J].
王钢 ;
李海锋 ;
赵建仓 ;
吴敏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4) :143-148
[2]   计及风速影响的500kV同杆双回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计算模型研究 [J].
陈国庆 ;
孙才新 ;
张志劲 ;
司马文霞 ;
廖瑞金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5) :109-112+116
[3]   我国输电线路运行现状及防雷保护 [J].
易辉 ;
崔江流 .
高电压技术, 2001, (06) :44-45+50
[4]   各种避雷针的结构及其防雷性能 [J].
马宏达 .
电网技术, 2000, (12) :53-57
[5]   国外对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的一个新观点 [J].
李培国 .
电网技术, 2000, (07) :63-65
[6]   输电线路雷击仿真模型 [J].
钱冠军 ;
王晓瑜 ;
汪雁 ;
詹花茂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8) :39-44
[7]   俄罗斯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运行经验分析 [J].
维列夏金 ;
吴维韩 .
高电压技术, 1998, (02) :76-79
[8]   500kV 线路直击雷典型事故调查研究 [J].
钱冠军 ;
王晓瑜 ;
丁一正 ;
刘兆林 ;
包建强 .
高电压技术, 1997, (02) :70-72+81
[9]  
交流输电线路绕击仿真模型及同杆双回耐雷性能的研究[D]. 陈国庆.重庆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