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北部城区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35
作者
邓利群 [1 ]
李红 [1 ]
柴发合 [1 ]
伦小秀 [2 ]
陈义珍 [1 ]
王峰威 [1 ]
倪润祥 [3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气态污染物; 污染特征;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的4个季节,在北京市朝阳区北部,利用VAPS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URG3000K)对大气细粒子(PM2.5)和环境空气中相关气体进行了同时采集,并利用IC离子色谱仪(DX-600型)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和环境空气中相关气体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春季>夏季>冬季>秋季;SO42-、NO3-和NH4+是PM2.5中最主要的3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82μg/m3、11.57μg/m3和8.35μg/m3,三者浓度之和占PM2.5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86.28%.SO42-、NH4+浓度占PM2.5浓度百分比均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NO3-浓度占PM2.5浓度的百分比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空气中的SO2、NO2和NH3等气态污染物的含量直接影响PM2.5中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浓度,SO2、NO2浓度的季节特征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与SO42-、NO3-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反;NH3浓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PM2.5酸度在夏、秋季高于冬、春季,且夏、秋季PM2.5样品全部呈酸性,冬、春季PM2.5样品一部分呈酸性,一部分呈碱性.夏季SOR值和NOR值分别为冬季的4.8倍和3倍,表明夏季SO2和NO2更易转化生成SO42-和NO3-.PM2.5中SO42-、NO3-和NH4+主要以(NH4)2SO4、NH4NO3的形式共存于气溶胶体系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064 / 10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北京市东北城区冬季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 [J].
邓利群 ;
李红 ;
柴发合 ;
伦小秀 ;
陈义珍 ;
张新民 ;
王峰威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7) :954-961
[2]   天津冬季大气中PM2.5及其主要组分的污染特征 [J].
李伟芳 ;
白志鹏 ;
魏静东 ;
刘爱霞 ;
赵玉洁 ;
金陶胜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6) :481-486
[3]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M和PM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的特征分析 [J].
杨勇杰 ;
王跃思 ;
温天雪 ;
徐宏辉 .
环境化学, 2008, (01) :117-118
[4]  
深圳冬、夏季大气细粒子及其二次组分的污染特征[J]. 牛彧文,何凌燕,胡敏,张静,赵云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6(02)
[5]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PM2.5中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J].
何凌燕 ;
胡敏 ;
黄晓锋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 2004, (05) :15-20
[6]   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物及有机物的离子色谱测定 [J].
余学春 ;
贺克斌 ;
马永亮 ;
段凤魁 ;
杨复沫 ;
郑爱华 ;
赵承易 .
环境化学, 2004, (02) :218-222
[7]   大气气溶胶研究新动向 [J].
汪安璞 .
环境化学, 1999, (01) :10-15
[8]  
2008奥运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消减变化[A]. 辛金元,王跃思,孙扬,王莉莉,唐贵谦,王迎红,胡波,宋涛,汪伟峰,李亮,刘广仁,吉东生.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 2009
[9]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soluble components of PM 10 and PM 2.5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five locations of Nanjing, China[J] . Gehui Wang,Hui Wang,Yajuan Yu,Shixiang Gao,Jianfang Feng,Songting Gao,Liansheng Wang.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3 (21)
[10]  
Ambient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 and related chemical species study in central Taiwan, Taichung during 1998–2001[J] . Guor-Cheng Fang,Cheng-Nan Chang,Yuh-Shen Wu,Peter Pi-Cheng Fu,Chang-Ju Yang,Chi-Dong Chen,Shyh-Chyi Chang.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