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其变化——以两《唐书》用词为中心

被引:14
作者
黄正建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士大夫; 士君子; 士族; 两《唐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2 [唐(618~907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两《唐书》中“士大夫”一词的使用及其意义入手,认为“士大夫”一词在唐初多指门阀士族,后来主要指称“熟诗书、明礼律”的官员。士大夫在唐代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固定特色的阶级。社会对他们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要求。社会舆论的主要担当者是“士君子”。到宋代,“士大夫”不再指门阀士族,甚而成了士族的对立面。宋代的“士大夫”具备了唐代“士君子”所具有的操守和左右舆论的能力,成为一个成熟的有自己固定特质的阶级。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斯文.[M].(美)包弼德(PeterK.Bol)著;刘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阎步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  
隋唐嘉话.[M].(唐)刘〓撰;.中华书局.1979,
[5]  
新唐书.[M].(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
[6]  
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