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美国国际教育的政策变迁与理念转化

被引:59
作者
滕珺 [1 ]
张婷婷 [2 ]
胡佳怡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
[3]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
关键词
全球胜任力; 国际教育; 教育政策; 美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71.2 [];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二战后,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目标定位经历了从"精英外语人才"到"区域问题专家"再到"全民全球胜任力"的一个发展过程。"全球胜任力"教育理念在过去的20年间发展了三种不同的逻辑:"模块要素逻辑"、"主客关系逻辑"和"行动程序逻辑",不断地将"全球胜任力"教育理念从学理讨论推向一线教育实践。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和国际地位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如何在借鉴美国"全球胜任力"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价值立场,建构中国自己的"全球胜任力"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是未来中国国际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7+158 +1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 李爱萍.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王英杰著, 2002
[3]  
高等教育国际化[M]. 福建教育出版社 , 陈学飞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