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湖盆深水砂质碎屑流成因机制与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被引:244
作者
邹才能 [1 ]
赵政璋 [2 ]
杨华 [3 ]
付金华 [3 ]
朱如凯 [1 ]
袁选俊 [1 ]
王岚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重力流; 浊流; 砂质碎屑流; 鄂尔多斯盆地; 相模式;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6.02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外深水沉积发展了50年,从浊流定义的普遍应用,到今天对鲍马序列、约克扇等经典模式持否定态度,深水沉积研究经历了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目前国外流行的砂质碎屑流理论是经典浊流理论的部分否定与新发展。本研究阐述国外砂质碎屑流的概念、实验、鉴别特征、沉积模式等最新认识,以运用砂质碎屑流理论解释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厚砂岩的成因机制为例,揭示我国陆相湖盆中心坡折带砂体分布特征与形成机制,为开拓陆相勘探领域提供理论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065 / 10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袁选俊 ;
朱如凯 ;
侯连华 ;
王岚 ;
高晓辉 ;
公言杰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324-331
[2]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J].
邹才能 ;
赵文智 ;
张兴阳 ;
罗平 ;
王岚 ;
刘柳红 ;
薛叔浩 ;
袁选俊 ;
朱如凯 ;
陶士振 .
地质学报, 2008, (06) :813-825
[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和长7油层浊流事件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 [J].
赵俊兴 ;
李凤杰 ;
申晓莉 ;
罗媛 ;
付伟 .
石油学报, 2008, (03) :389-394
[4]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傅强 ;
吕苗苗 ;
刘永斗 .
沉积学报, 2008, (02) :186-192
[5]   深水沉积研究前缘问题 [J].
庞雄 ;
陈长民 ;
朱明 ;
何敏 ;
柳保军 ;
申俊 ;
连世勇 .
地质论评, 2007, (01) :36-43
[6]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文华国 ;
韩永林 ;
王海红 ;
郑超 ;
蔡家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66-575
[7]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J].
鄢继华 ;
陈世悦 ;
宋国奇 ;
姜在兴 ;
邱桂强 .
沉积学报, 2004, (04) :573-578
[8]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J].
王多云 ;
李凤杰 ;
王峰 ;
刘自亮 ;
王志坤 ;
李树同 ;
秦红 .
沉积学报, 2004, (02) :193-197
[10]   东营三角洲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格架初步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邱桂强 ;
王居峰 ;
张昕 ;
李从先 .
沉积学报, 2001, (04) :569-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