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姜群鸥 [1 ]
邓祥征 [2 ]
战金艳 [3 ]
刘兴权 [1 ]
唐华秀 [4 ]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4]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业生态地带模型; 气候变化; 耕地生产潜力; 黄淮海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利用1991年和2000年黄淮海平原气象台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农业生态地带(AEZ)模型估算黄淮海平原各农业生态区的耕地生产潜力。通过分析气温、降水与耕地生产潜力的关系,评价气候变化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耕地生产潜力与降水量、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对各农业生态区的回归分析表明,如果气温或降水量提高10%,耕地生产潜力将分别提高3.2%与0.3%。该研究对制订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耕地与提高耕地生产潜力方面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J].
王英 ;
曹明奎 ;
陶波 ;
李克让 .
地理研究, 2006, (06) :1031-1040+1148
[2]   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的动态模拟 [J].
邓祥征 ;
刘纪远 ;
战金艳 ;
赵涛 .
地理研究, 2004, (02) :147-156+281
[3]   黄淮海平原种植业持续发展的困境与技术需求探析——以河北省藁城市为例 [J].
武兰芳 ;
欧阳竹 ;
陈阜 ;
朱文珊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1) :182-184
[4]   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价——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为例 [J].
赵昕奕 ;
蔡运龙 .
地理学报, 2003, (04) :584-590
[5]   基于GIS的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J].
党安荣 ;
阎守邕 ;
吴宏歧 ;
刘亚岚 .
生态学报, 2000, (06) :910-915
[6]   厄尔尼诺与全球趋暖灾害骤增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J].
于沪宁 ;
江爱良 .
地理科学进展, 2000, (03) :227-236
[7]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J].
唐国平 ;
李秀彬 ;
Guenther Fischer ;
Sylvia Prieler .
地理学报, 2000, (02) :129-138
[8]   中国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法的进展 [J].
李克让 ;
陈育峰 .
地理研究, 1999, (02) :103-108
[9]   气候变化与农业——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政策考虑 [J].
林而达 .
地学前缘, 1997, (Z1) :225-230
[10]   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COTGROW的建立 I 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J].
潘学标 ;
韩湘玲 ;
董占山 ;
崔秀稳 ;
王延琴 ;
邓绍华 .
棉花学报, 1997, (03)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