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

被引:30
作者
戴进 [1 ]
余兴 [1 ]
Daniel ROSENFELD [2 ]
徐小红 [1 ]
机构
[1]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气溶胶; 地形云降水; 地形强化因子(Ro); 能见度; 抑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华山站为影响站,周围的西安、渭南和华阴作为对比站,通过影响站与对比站降水之比——地形强化因子(Ro)的变化趋势以及Ro与能见度关系的分析,定量研究了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Ro的演变分析表明:有观测以来Ro逐年递减,减幅为14%20%,即影响站与对比站相比降水量减少了14%20%;Ro的减少趋势与能见度递减、气溶胶递增相吻合,说明气溶胶的增加抑制了地形云降水。Ro的递减主要是减少了中小雨(日雨量小于30 mm)的天数,这种影响对浅薄的生命期较短的地形云降水作用更明显,对于华山站,30 mm以下的降水都会受到入云气溶胶的抑制作用,而西安站为5 mm以下,入云气溶胶浓度越高,就有越厚的降水云受气溶胶影响而抑制降水;在以动力强迫抬升为主的春秋季,气溶胶抑制华山地形云降水20%左右,最大可达25%;在热对流条件下,气溶胶对地形云和对平原地区云的抑制作用基本相当。不同风速风向下Ro的变化趋势表明,Ro递减随风速增大而加快,迎风向(240°30°)大风(≥5 m/s)时减少降水超过30%。由Ro与能见度关系的定量分析发现,当能见度在14 km时Ro为1.8左右,随着能见度的降低Ro逐渐减小,当能见度小于8 km时,R0约为1.2,减小了30%左右;华山对于华阴的Ro与能见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81。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归纳出气溶胶抑制秦岭地区地形云降水的初步物理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319 / 13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北京上甸子秋冬季大气气溶胶的散射特征 [J].
柯宗建 ;
汤洁 .
大气科学, 2007, (03) :553-559
[2]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 [J].
王京丽 ;
刘旭林 .
气象学报, 2006, (02) :221-228
[3]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J].
范引琪 ;
李二杰 ;
范增禄 .
大气科学, 2005, (04) :526-535
[4]   华北地区层状云微物理特性及气溶胶对云的影响 [J].
黄梦宇 ;
赵春生 ;
周广强 ;
段英 ;
石立新 ;
吴志会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3) :360-368
[5]   近10年中国16个台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J].
宗雪梅 ;
邱金桓 ;
王普才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201-208
[6]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综述 [J].
毛节泰 ;
张军华 ;
王美华 .
气象学报, 2002, (05) :625-634
[7]   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J].
吕达仁 ;
周秀骥 ;
李维亮 ;
罗云峰 .
大气科学, 2002, (06) :721-730
[8]   贺兰山地区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J].
牛生杰 ;
章澄昌 ;
孙继明 .
大气科学, 2001, (02) :243-252
[9]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J].
周秀骥 ;
李维亮 ;
罗云峰 .
大气科学 , 1998, (04) :34-43
[10]  
大气光学[M]. 科学出版社[美]E·J·麦卡特尼,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