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学研究进展与我国北极冰川监测系统建设

被引:19
作者
闫明 [1 ]
任贾文 [2 ]
张占海 [1 ]
鄂栋臣 [3 ]
艾松涛 [3 ]
李院生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3]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北极; 冰川; 物质平衡; 冰川运动; 气象和水文;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大多数属于亚极地型(sub-polar)或多热型(polythermal)。Austre Br(?)ggerbreen和Midre Lovénbreen冰川(<10km2)长时间系列物质平衡研究显示,自小冰期结束以来几乎所有的观测年中夏季消融比冬季积累更大,导致冰体稳定地减小;而面积更大、海拔高度更高的冰川如Kongsvegen冰川(105km2)则更加接近稳定态的平衡。斯瓦尔巴群岛冰川流动速率一般较低,但跃动相当频繁,控制跃动型冰川空间分布的因素包括冰川长度、基底岩性和多热场。可通过冰川水文特征、钻孔温度测量和无线电回波探测获取斯瓦尔巴群岛冰川热场的信息。斯瓦尔巴群岛冰川的低流速和多热性结构对冰川上的排水系统相当重要,整个群岛淡水径流的四个主要来源分别是冰川消融、雪融化、夏季降雨和冰崩解,经验回归方法和模式方法用于计算淡水径流量。因夏季融水渗浸作用、采样分辨率低和化学成分分析有限,早期斯瓦尔巴群岛冰芯的准确定年受到严重影响,但最近的研究显示,来自斯瓦尔巴群岛冰帽的冰芯数据仍然能够提供重要的气候和环境信息。通过我国北极黄河站2005年度科学考察,我们已初步建立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和Pedersenbreen冰川监测系统,并计划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进行钻孔温度测量、冰川气象要素观测、冰川前缘水文观测以及冰川厚度和内部结构测量,重点开展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基本特征和发育条件、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关系、淡水径流年际和季节性变化和气/雪/冰界面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科学考察队冰川考察 [J].
任贾文 ;
闫明 .
冰川冻土, 2005, (01) :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