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与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6
作者
韩军旺 [1 ]
姚冠忠 [1 ]
袁志良 [2 ]
叶永忠 [2 ]
机构
[1]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小秦岭; 石渣坡; 植被恢复; 配置模式;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28.025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为小秦岭矿区石渣坡的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从2005年起,选用多种植物进行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试验,提出科学的配置模式。[结果]小秦岭矿区石渣坡植被恢复选择的植物品种为:草本植物(高羊茅、猫尾草)、木质藤本植物(葛藤、爬山虎、五叶地锦)、灌木(珍珠梅、紫穗槐、荆条)、乔木(旱柳、山毛桃、侧柏),配置模式为:草本植物+乔木,适合海拔为500~1 500 m、小气候条件较好的矿区;草本植物+灌木,适合海拔为1 500~2 000 m的矿区;草本植物+藤本植物,适合海拔高于2 000 m、小气候条件较差的矿区。[结论]第1年种草,第2年种植乔木、灌木,科学追肥浇水,可改善小秦岭矿区石渣坡的植被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2243 / 12244+12255 +122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山区高速公路石质高陡边坡植被快速恢复技术 [J].
吴铁明 ;
李凯 ;
扬桦 ;
龙定建 ;
黄焕妙 .
广西林业科学, 2006, (01) :41-43
[2]   极端困难立地植被综合恢复技术研究 [J].
王兵 ;
赵广东 ;
苏铁成 ;
李刚 ;
白秀兰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1) :151-154+180
[3]   石灰炉渣废弃地理化特性与植被恢复 [J].
王世强 ;
王德青 ;
胡长玉 ;
方建新 ;
胡辉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 (04) :44-45
[4]   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J].
贾忠奎 ;
徐程扬 ;
马履一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4) :55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