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次债危机的全球化看中国QDII的局限与发展

被引:19
作者
王粤
赵海燕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次级抵押债; QDII; 外汇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1.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这次众多金融机构牵连于内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中,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均陷入了流动性不足的困境,中国虽然因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不高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中国商业银行的损失还是给我们拉响了预警,即中国的QDII该如何控制风险、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们合理有效利用中国当前巨额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简要介绍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并从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抵押债危机中受到的损失分析中国的QDII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局限性,最后探讨我国外汇投资的运行及监管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试析我国QDII制度及其实施 [J].
王忠文 ;
王玉君 .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7, (06) :41-43
[2]   新加坡和挪威外汇储备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J].
肖萍 .
管理科学文摘, 2007, (06) :116-118
[3]   QDII影响几何? [J].
崔岩 .
现代商业银行, 2007, (06) :54-56
[4]   我国商业银行QDII业务面临的风险及对策——产品设计框架选择 [J].
陈素 ;
郭小平 ;
陈聪慧 .
西南金融, 2007, (04) :59-60
[5]   国外外汇储备管理对中国的启示 [J].
巴曙松 .
上海经济, 2006, (12) :10-10
[6]   推行QDII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路径思考 [J].
马建会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12) :9-12
[7]   我国QFII制度的研究与思考 [J].
郭寿康 ;
张雨泽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3) :371-375
[8]   QFII和QDII的渐进开放对金融安全利大于弊 [J].
林华 .
中国外汇, 2006, (07) :34-35
[9]   双“Q”机制: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J].
马建会 .
财经科学, 2006, (07) :22-27
[10]   推出QDII的关键—加强监管 [J].
李海 .
商业经济, 2004, (05)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