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鲤生长性状的上位性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5
作者
王成辉 [1 ]
李思发 [1 ]
刘志国 [1 ]
项松平 [2 ]
王剑 [2 ]
潘增云 [2 ]
段江萍 [2 ]
徐志彬 [2 ]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浙江龙泉省级瓯江彩鲤良种场
关键词
红鲤; 体质量; 形态性状; 上位性效应;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荷包红鲤(C.carpiovar.wuyuanensis)和瓯江彩鲤(C.carpiovar.color)的双列杂交子二代F2的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的上位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体高外,其余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其中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长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方差达显著水平(P<0.05);这10项性状的上位性方差占总遗传变异量的百分率为:体质量11.4%、全长22.6%、体长14.0%、体宽8.3%,头长24.2%、吻长17.5%、眼径12.9%、眼间距23.1%、尾柄长5.4%和尾柄高20.1%;通过3种红鲤亲本的遗传育种效应预测发现,瓯江彩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增加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而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能显著降低后代的体质量、全长和体长。上位性遗传效应在鱼类数量性状的遗传育种中具有较重要作用。[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73-578]
引用
收藏
页码:573 / 5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鱼类育种学.[M].楼允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 [2]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朱军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 [3] 中国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和保护.[M].李思发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 [4] Genetic basis of the evolution of adaptedness in plants.[J].R. W. Allard.Euphytica.1996, 1
  • [5] Diallel analysis for sex-linked and maternal effects
    Zhu, J
    Weir, BS
    [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6, 92 (01) : 1 - 9
  • [6] Analysis of cytoplasmic and maternal effects I. A genetic model for diploid plant seeds and animals.[J].J. Zhu;B. S. Weir.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4, 2
  • [7] 植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
    余四斌
    周芳
    [J]. 种子, 1998, (06) : 53 - 56+58
  • [8] 上位性效应是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余四斌
    李建雄
    徐才国
    谈移芳
    高友军
    李香花
    张启发
    M.A.SaghaiMaroof
    [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8, (04) : 333 -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