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方法

被引:18
作者
陈艳华 [1 ,2 ]
黄贤金 [1 ]
林依标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土地开发中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剥离; 再利用; 耕作层; 空间配置; 适宜性; 覆土优先度; 光泽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为完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方法与理论,指导编制专项规划,该文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耕作层剥离适宜性与覆土优先度评价模型,筛选适宜剥离和优先覆土田块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供需平衡圈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思路与方法,并以福建丘陵山区光泽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规划允许建设区内耕作层适宜剥离的面积为169.23 hm2,土方量为3.01×105m3;覆土首选与备选区耕作层需求面积分别为706.1与6 646.4 hm2,需求土方量分别为7×105和2.41×106m3;空间配置结果共划定了33个供需平衡圈,覆土总面积为559.03 hm2,其中新增耕地57.79 hm2,占剥离面积的34.1%;改良中低产田501.25 hm2,占中低产田总面积的37.6%。平均运输距离为4.65 km,小于限定的运输适宜距离。该文提出的空间配置方法兼顾成本与效益,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我国建设占用耕作层剥离与利用模式研究.[D].薛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09
[2]  
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表土剥离利用效益非市场价值评估.[D].韩春丽.浙江大学.2014, 02
[3]  
基于污染风险评价的耕地表土剥离与再利用布局研究.[D].黄希垚.福建农林大学.2013, S2
[4]   丘陵山区耕作层覆土需求优先度评价研究——以福建省光泽县为例 [J].
陈艳华 ;
何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8) :1414-1424
[5]   县级移土培肥专项规划编制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研究 [J].
陈艳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2) (S2) :267-270
[6]   松辽平原表土剥离技术体系——以吉林省松原市为例 [J].
窦森 ;
董雪 ;
董丽娟 ;
张大军 ;
徐柄玉 ;
张婷婷 ;
王喜臣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6 (02) :127-133
[7]   国外剥离表土种植利用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J].
谭永忠 ;
韩春丽 ;
吴次芳 ;
陈正 ;
赵哲远 ;
王庆日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23) :194-201
[8]   三峡库区土壤颗粒、养分及其耦合效应的移土培肥响应特征 [J].
陈凌静 ;
高明 ;
陈晓燕 ;
陈光银 ;
张孝成 ;
王锐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01) :90-97+101
[9]   表土剥离对土地整治项目收益的影响研究 [J].
刘雪冉 ;
赵艳玲 ;
李建华 ;
信凯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 28 (11) :1025-1027+1058
[10]   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为例 [J].
陈光银 ;
张孝成 ;
王锐 ;
陈凌静 ;
陈令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5) :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