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10
作者
崔翠
周清元
王利鹃
谭尊飞
龚静
谢旭容
机构
[1]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亚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种质资源评价;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6.12.002
中图分类号
S563.2 [亚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合评价引进的亚麻品系(种),为亚麻栽培、育种研究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49份亚麻品种(系)为材料,分别于2013-2014年度和2014-2015年度调查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估算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并以前2个主成分和欧式距离为基础,进行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49份亚麻种质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两年变化大于1.00.在两个年度中,49份亚麻种质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71.94%和72.80%,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45.45%和50.07%;第2主成分为株高及纤维工艺长度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5.49%和22.73%.根据品种(系)第1主成分表现,在两年中评选出前10的优良品系,其中6个相同,分别为1349,1348,1340,1343,1347及1341.以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做二维排序散布图,对49份亚麻品种(系)的产量和纤维长度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鉴定出适宜油用和纤维用亚麻.49份亚麻种质在欧式遗传距离为11.00左右时均可分为4大类,其中第1大类在两年度中分别包含13个和18个品种(系),第2大类分别包含11个和15个品种(系),第3大类均含12个品种(系),第4大类分别包含13个和4个品种(系).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二维排序和欧式遗传距离分析,较好地评价49个参试亚麻种质的遗传特点及其在两个年度条件下的性状表现,为亚麻品种推广和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中国亚麻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J].
康庆华 ;
关凤芝 ;
王玉富 ;
李建英 ;
焦洪双 ;
路颍 ;
吴广文 ;
宋宪友 ;
杨学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12) :2428-2434
[22]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J].
陈华萍 ;
王照丽 ;
魏育明 ;
郑有良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6) :29-34
[23]   云南纤维亚麻栽培技术 [J].
杨光雁 ;
陆玉发 .
中国麻业, 2003, (05) :11-14
[24]   重庆市涪陵区亚麻试种情况初报 [J].
何超群 ;
唐地元 ;
张龙云 ;
隆建 .
中国麻业, 2003, (01) :14-15+13
[25]   亚麻纤维长度及分裂度与粗纱煮漂工艺的关系 [J].
郑裴鸿 ;
孙建萍 ;
孟繁辉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1, (02) :33-34
[26]   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含量方法改进 [J].
姚虹 .
中州大学学报, 1996, (04) :64-65
[27]   甜瓜种质资源的Q型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J].
张鲁刚 ;
王鸣 .
中国西瓜甜瓜, 1990, (01)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