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32
作者
邹煜
张敏鸣
王丽君
商德胜
汪启东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杭州
[4] 杭州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评价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4.2 [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于术前行动态增强MR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动态增强MRI参数 ,如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steepestslope ,SS)、增强峰值 (peakheight,PH)、增强后第 1、2、4分钟时信号强度改变率(E1、E2 、E4)等 ,分析各动态增强MRI参数及强化形态学表现 ,并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density,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4 8例肺癌微血管密度均数为 (5 6 .0 7± 2 2 .6 1)条 /0 .74mm2 。其中鳞癌 (2 6例 )为 (4 4 .4 1± 16 .2 8)条 /0 .74mm2 ,腺癌 (2 2例 )为 (6 9.86± 2 1.4 7)条 /0 .74mm2 条 /0 .74mm2 ,MVD计数腺癌高于鳞癌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4 .6 6 6 ,P <0 .0 1)。动态增强MRI各参数SS、PH、E1、E2 、E4与肺癌MVD呈正相关 ,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 (r=0 874 ,P <0 .0 1)。结论 肺癌的微血管密度是其在动态增强MRI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MRI的定量研究 [J].
张敏鸣 ;
邹煜 ;
商德胜 ;
汪启东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07) :16-21
[2]   周围型肺癌微血管密度与CT增强的关系 [J].
刘士远 ;
周康荣 ;
肖湘生 ;
叶挺军 ;
张志勇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10) :45-49
[3]  
Non-invasive vascular imaging: assessing tumour vascularity[J] . S. Delorme,M. V. Knopp.European Radiology . 199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