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霸王岭热带雨林的种间分离

被引:24
作者
戴小华
余世孝
练琚蕍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种间分离; 种间联结; N×N最近邻体列联表; 分布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雨林 1个 0 .5hm2 永久样地所有DBH≥ 1cm树木的分布图 ,进而借助最近邻体分析扩展模块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 ,并得到每个基株 最近邻体种对的距离。采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的截表法 ,研究了这个多物种群落的种间分离。结果表明 ,随机毗邻种对占优势 ,正分离种对次之 ,负分离种对最少。多数灌木和一些小乔木 (平均胸径 <1 5cm)彼此呈正分离 ,少数负分离 ;灌木和乔木间的分离关系复杂 ;大乔木种类 (平均胸径≥ 65cm)间不存在负分离。种间分离存在种间差异。种间分离与分布格局明显相关 ,聚集分布的物种与其它物种正分离比例远比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大 ;相反 ,聚集分布物种与其它物种负分离比例要比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小。聚集 聚集分布的种对最可能出现正分离 ;聚集 均匀分布的种对以及随机 随机分布的种对则最可能出现负分离。但是 ,无论物种的分布格局或种对相对分布格局如何 ,随机毗邻的种对都占优势。与种间联结不同 ,种间分离反映的是小尺度的物种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 ,初步阐述了种间分离的可能原因及其生态学涵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80 / 3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Identifyingag gregationandassociationinfullymappedspatialdata. Coomes,D.A,M.Rees,L.Turnbull. Ecology . 1999
[2]   海南岛霸王岭垂直带热带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析 [J].
余世孝 ;
臧润国 ;
蒋有绪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38-1443
[3]   海南岛坝王岭热带山地雨林陆均松-线枝蒲桃群系的区系特点 [J].
练琚蕍 ;
余世孝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 (02) :101-107
[4]   随机与系统取样的生态学信息量比较 [J].
余世孝 ;
宗国威 ;
陈兆莹 ;
臧润国 ;
杨应承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5) :90-94+96-97
[5]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植被研究 Ⅰ.永久样地设置与群落类型 [J].
余世孝 ;
张宏达 ;
王伯荪 .
生态科学, 1993, (02) :13-17
[6]  
Spatio-temporal processes in a calcareous grassland. Law,R,McLellan,A,Mahdi,A–KS. Plant Species Biology . 1993
[7]  
Population dispersion patterns of trees in a southern Louisiana hardwood forest. Whipple,S.A. Bulletin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Club . 1980
[8]  
Mathematical Ecology. Pielou,EC. John Wiley & Sons . 1977
[9]  
Segregation and symmetry in two-species populations as studied by nearest neighbour relations. Pielou EC. Journal of Ecology . 1961
[10]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atial point patterns. Diggle PJ. Academic Press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