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井水湾遗址的光释光测年

被引:13
作者
裴树文 [1 ]
张家富 [2 ]
高星 [3 ]
周力平 [2 ]
冯兴无 [1 ]
陈福友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
关键词
三峡井水湾遗址; 光释光测年; 河流阶地; 现代人类起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 [古生物学研究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井水湾遗址埋藏于三峡地区长江右岸第二级河流阶地内,遗址石器工业是以砾石和大石片加工的砍砸器和刮削器等为特征的中国南方砾石石器主工业传统.遗址堆积物为河流沉积物,本文应用光释光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对这些河流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进行了定年,结果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年代发生在晚更新世早期,距今约7万年前.该年代结果是三峡乃至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古人类研究在测年上的一项突破,有助于建立华南旧石器考古年代框架和文化发展序列,为探讨该地区晚更新世早期人类活动的环境、技术发展和生存模式演变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研究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43 / 14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现代人类起源:来自南方化石地点的年代学证据 [J].
沈冠军 .
地学前缘, 2004, (02) :543-548
[2]   三峡兴隆洞出土12~15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象牙刻划 [J].
高星 ;
黄万波 ;
徐自强 ;
马志帮 ;
J.W.Olsen .
科学通报, 2003, (23) :2466-2472
[3]   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J].
裴树文 ;
高星 ;
冯兴无 ;
陈福友 ;
卫奇 ;
朱松林 ;
李国洪 ;
吴天清 .
人类学学报, 2003, (04) :261-278
[4]   烟墩堡遗址研究 [J].
冯兴无 ;
裴树文 ;
陈福友 .
人类学学报, 2003, (03) :177-191
[5]   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与思考 [J].
张森水 .
第四纪研究, 2002, (01) :11-19
[6]   Y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 [J].
柯越海 ;
宿兵 ;
李宏宇 ;
陈黎峰 ;
戚春建 ;
郭新军 ;
黄薇 ;
金建中 ;
卢大儒 ;
金力 .
科学通报, 2001, (05) :411-414
[7]  
邓涛,王原主编.第八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