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寒凝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观察意义
被引:23
作者
:
倪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倪瑾
张珊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张珊珊
夏友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夏友群
机构
:
[1]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
来源
:
辽宁中医杂志
|
1996年
/ 12期
关键词
:
寒凝血瘀,血液流变,微循环;
D O I
:
10.13192/j.ljtcm.1996.12.40.nij.032
中图分类号
:
R331.1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将40只家兔分成4组。冷冻组的双侧后肢上、下、左、右围置低温冰袋(-25℃~-20℃)。冷冻1.5小时,1~5天后,受试动物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凝、血栓素、血流量均有显著改变,显示血沉加快、压积下降、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栓素均增加,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1
页数:2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