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6 条
中国大都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分叉过程及动力机制——以武汉生物产业为例
被引:19
作者:
刘志高
[1
,2
]
张薇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演化经济地理学;
产业分叉;
生物产业;
转型国家;
多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7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本地要素与全球力量、历史条件与现实努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构建了基于多尺度、多要素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叉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同时,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通过梳理武汉市生物产业形成和演化历程,总结影响其生物产业发展的要素和作用形式。研究发现:生物产业与本地光电子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高校和研究所、以及企业本身仅仅是决定生物产业在武汉市形成的一部分因素,地方政府、跨国公司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主体也是促成生物产业"生根发芽"的重要主体,它们在武汉生物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作用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点是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分叉研究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停留在"量的扩张"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以"质的提升"为主的发展本质有所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349 / 1363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