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都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分叉过程及动力机制——以武汉生物产业为例

被引:19
作者
刘志高 [1 ,2 ]
张薇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关键词
演化经济地理学; 产业分叉; 生物产业; 转型国家; 多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7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本地要素与全球力量、历史条件与现实努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构建了基于多尺度、多要素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叉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同时,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通过梳理武汉市生物产业形成和演化历程,总结影响其生物产业发展的要素和作用形式。研究发现:生物产业与本地光电子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高校和研究所、以及企业本身仅仅是决定生物产业在武汉市形成的一部分因素,地方政府、跨国公司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主体也是促成生物产业"生根发芽"的重要主体,它们在武汉生物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作用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点是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分叉研究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停留在"量的扩张"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以"质的提升"为主的发展本质有所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349 / 136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跨国公司总部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以上海为例 [J].
王俊松 ;
潘峰华 ;
田明茂 .
地理研究, 2017, 36 (09) :1667-1679
[2]   产业关联、制度环境与区域产业演化 [J].
颜燕 ;
贺灿飞 ;
王俊松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2 (01) :118-126
[3]   演化经济地理学 [J].
贺灿飞 ;
黎明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6 (04) :387-391
[4]   技术关联与城市产业增长研究 [J].
刘鑫 ;
贺灿飞 .
地理研究, 2016, 35 (04) :717-730
[5]   经济地理学与空间治理 [J].
刘卫东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109-1116
[6]   地方政府管治下城市空间拓展——以广州市为例 [J].
吴翊朏 ;
李郇 .
人文地理, 2014, 29 (04) :52-58
[7]   政府补贴与产业结构变动 [J].
宋凌云 ;
王贤彬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4) :94-106
[8]   大学与城市创意产业空间—网络构建——以北京市规划设计业为例 [J].
朱华晟 ;
赵雪平 ;
吴骏毅 ;
刘兴 .
经济地理, 2013, 33 (03) :84-92
[9]   跨国公司的功能区位选择与城市功能专业化研究 [J].
朱彦刚 ;
贺灿飞 ;
刘作丽 .
中国软科学, 2010, (11) :98-109
[10]   演化经济地理学:21世纪的经济地理学 [J].
刘志高 ;
崔岳春 .
社会科学战线, 2008, (06) :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