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企业、偏向性技术变迁与动态比较优势

被引:2
作者
项松林
机构
[1] 清华大学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中性技术; 偏向性技术; 比较优势陷阱;
D O I
10.19365/j.issn1000-4181.2013.05.010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沿用新—新贸易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使用偏向性技术进步对H-O模型进行拓展,结论显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采用偏向相对丰裕要素的技术进步,可能落入"比较优势陷阱"。但在完成资本的初始积累后,鼓励企业采取偏向原本稀缺要素的技术进步,能克服"比较优势陷阱",实现出口贸易的动态升级。使用1998—2008年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中国企业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确实具有防范"比较优势陷阱"的作用,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不利于扩大就业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我国出口贸易转型的"阵痛"。政府应采取分类指导政策,鼓励要素密集型企业偏向密集使用要素的技术进步,既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有利于形成动态比较优势,还有利于实现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均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性还是偏向性技术变迁影响出口?——基于细分行业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 [J].
项松林 ;
赵曙东 .
财贸经济, 2012, (06) :73-81
[2]   异质性企业、结构转型与稳定出口 [J].
项松林 .
经济评论, 2011, (04) :104-113
[3]   中国贸易顺差成因研究——基于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 [J].
赵文军 ;
于津平 .
经济研究, 2008, 43 (12) :29-38
[4]   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分析 [J].
姚洋 ;
章林峰 .
世界经济, 2008, (03) :3-11
[5]   中国贸易量增长与本土产业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视角 [J].
刘志彪 .
学术月刊, 2007, (02) :80-86
[6]   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 [J].
沈国兵 .
管理世界, 2007, (02) :5-16+171
[8]   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J].
魏浩 ;
毛日昇 ;
张二震 .
世界经济, 2005, (02) :21-33+80
[9]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 [J].
郭克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1) :30-41+205
[10]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06)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