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作洲
[1
]
王力钧
[2
]
黄宏文
[1
]
唐登奎
[3
]
蒲云海
[4
]
郑昌毅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林业局
[3]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 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
来源:
关键词:
后河自然保护区;
生境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6 [生物多样性保护];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湖南交界处的五峰县境内,属武陵山东段余脉山地,为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是我国三大物种特有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特有中心和第三纪古植物的孑遗中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该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以第三纪孑遗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群落为典型特征。该区地貌复杂,海拔落差大,微生境复杂多变,拥有从低山河谷常绿阔叶林到亚高山灌丛或草甸等多种生态系统和多种植被类型。目前已知该区有陆生脊椎动物25目74科306种,占湖北省总种数的63.5%和全国总种数的13.0%,其中有5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0种湖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已知该区维管植物有194科819属2 088种,占湖北省总种数的34.4%和全国总数的7.5%,属国家特有、珍稀濒危或重点保护的植物约有70余种;已知藓类植物33科90属192种和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7属7种,分别占全国总种数的9.8%和4.2%。该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而且具有高度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经济类型多样性。尽管该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得到长足发展,但主要集中在物种种类的调查与区系成分研究和少数群落格局物种多样性研究,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物种多样性研究也不平衡,昆虫类和苔藓植物的调查刚起步,真菌资源、淡水鱼类等尚未开展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92 / 60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