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已有资料,松辽盆地厚约6000~8000m的中生界和新生界覆于古生界基底之上。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导致基岩构成裂陷盆地(或裂谷盆地)。当燕山运功(晚侏罗世到早第三纪)时,由压缩改变为区域引张,盆地发展为北北东向的地堑和半地堑。推断盆地主要部分赋存的中生界都经历了形变和过热,直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时,这些岩石可能成熟为油源岩。精确地讲,控制烃类聚集主要因素是①沉积盆地的沉降和堆积;②由于板块运动所产生的盆地盖层形变。在松辽盆地内可能存在较多的有潜势的烃类圈闭,这些圈闭的主要类型是背斜构造,其余是断裂圈闭,潜山圈闭和这两者结合的圈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