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

被引:53
作者
马国霞 [1 ]
石敏俊 [2 ]
李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科学院数据技术与知识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空间集聚; 产业间集聚; 投入产出关系; 规模外部经济; 中国制造业;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7.08.008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1995年和2003年《市场年鉴》和《投入产出表》,利用产业间集聚度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两个产业之间的空间集聚程度,并把产业间空间集聚度和投入产出分析结合起来,量化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的经济学机制。结果显示,(1)我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进一步向沿海集聚。(2)纵向的投入产出关联和规模外部经济是驱动我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的主要机制。(3)纵向的投入产出关联诱发了原料投入比例大的中间需求型产业和最终需求型产业之间的空间集聚;规模外部经济则促进了拥有共同市场地的最终需求型产业的空间集聚。(4)地理邻近也有利于产业间投入产出联系的加强,形成关系邻近与地理邻近之间循环因果关系;本地市场效应会导致最终需求型产业的空间集聚与规模外部经济之间的循环累积效应。这两种循环累积效应的作用可能会继续加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并加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172 +1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 [J].
路江涌 ;
陶志刚 .
经济研究, 2006, (03) :103-114
[2]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 [J].
贺灿飞 ;
谢秀珍 .
地理学报, 2006, (02) :212-222
[3]   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 [J].
文玫 .
经济研究, 2004, (02) :84-94
[4]   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J].
范剑勇 ;
杨丙见 .
经济研究, 2002, (08) :66-73+95
[5]   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1) :41-49
[6]  
Glenn Ellison,Edward L. Glaeser.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
[7]  
Paul Krugman,Anthony J. Venables.Integr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adjust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6(3)
[8]  
Paul 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9]  
王缉慈等著.创新的空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