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与农民间的信用载体构建分析——兼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被引:10
作者
李喜梅
黄凤仁
机构
[1] 广东金融学院国民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信用载体; 农村资金互助社; 内在优势; 政策扶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6 [农业生产服务组织];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一个合适的信用载体,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满足农民信贷要求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完全可以充当金融机构与农民间的信用载体。但当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着资本金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应加强资金互助社内部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全国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暂停贷款背后.[N].傅航;.第一财经日报.2007,
[3]  
关于发展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研究.[D].孙立明.吉林大学.2006, 10
[4]   社区规范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研究 [J].
王玮 ;
何广文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9) :23-28+110
[5]   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以满足农户信贷需求 [J].
刘宛晨 ;
段泽宇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 (03) :26-29
[6]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研究 [J].
武东轶 .
山西农经, 2007, (04) :55-57
[7]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农村“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解决 [J].
王占峰 ;
孙磊 .
中国金融, 2007, (11) :61-62
[8]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 [J].
何广文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04) :3-8
[9]   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 [J].
周立 .
财贸经济, 2007, (02) :56-63+128
[10]   金融扶贫创新: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社初探 [J].
张文菊 ;
陈继萍 .
新疆财经, 2006, (03)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