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调节方法对厨余垃圾两相厌氧消化中水解和酸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张波 [1 ]
蔡伟民 [2 ]
何品晶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厌氧; 水解; 酸化; pH调节; 厨余垃圾;
D O I
10.13671/j.hjkxxb.2006.01.008
中图分类号
X799.3 [生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通过间歇实验探讨了pH调节方法对厨余垃圾两相厌氧消化中水解酸化过程和水解酸化液中Na+浓度的影响.实验比较了厨余垃圾在3种pH调节方法(利用NaOH溶液调节初始进料pH到7,利用NaOH和Ca(OH)2混合碱液每12h调节pH到7和利用调节C/N比调节pH到7)下水解酸化液中的Na+浓度、一级水解速率常数、挥发酸(VFA)浓度、乳酸浓度和VFA组分分配.结果表明,与利用NaOH溶液每12h调节pH相比较,3种pH调节方法都能够有效降低水解酸化出料液中的Na+浓度,但利用调节C/N比来调节pH能够取得更高的水解酸化效率,一级水解速率常数可以达到0.199d-1,VFA浓度在实验第3天即可达到35g·L-1.发酵产物乳酸在实验第2天即达到高峰浓度24g·L-1,后逐渐下降到6g·L-1,VFA组分中丙酸不是优势组分.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