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籍条例》:中国第一部国籍法的产生

被引:9
作者
袁丁
机构
关键词
国籍法; 海外华侨; 宣统元年; 国家法; 血统主义; 血统制; 大清国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海外华侨的国籍问题是清末侨政的焦点之一。从拒不承认海外华侨的侨民身份,到宣统元年(1909年)颁布成文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从而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法律依据,清朝政府的侨务政策经历了长期转变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历代清政府大都厉行海禁政策,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一经拿获,即行正法。”并公开对外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实际上剥夺了海外华人的中国国籍,自动放弃对他们的管辖权和保护权。 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为尽快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便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M].陈翰笙 主编.中华书局.1984,
[2]  
郭嵩焘奏稿.[M].郭嵩焘 著;杨坚 点校.岳麓书社.1983,
[3]  
中外旧约章汇编.[M].王铁崖编;.三联书店.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