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的综合开发问题

被引:2
作者
姚士谋
徐桂卿
叶枫
张立生
胡新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综合开发; 战略地位分析; 开发层次; 城市定向发展; 适度规模;
D O I
10.13249/j.cnki.sgs.1987.04.01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厦门经济特区综合开发的战略地位分析厦门市是我国东南部重要的海港风景城市,1986年的建成区面积已达38km2,城市非农业人口(建成区范围内)有36.2万人;如果包括郊区市辖县,土地面积达1510.7km2,总人口104万人。1984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特区范围由原来的湖里加工区(2.5km2)扩大到全岛,包括鼓浪屿及其附近水域,陆地面积为131km2。解放前,厦门是一个消费城市,工业企业十分匮乏,城市建设残破不堪。建国37年来各方面有所发展,但工业生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特区政策的贯彻执行,厦门市经济建设的步
引用
收藏
页码:326 / 33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对厦门经济特区规划的调查与探索 [J].
吴良镛 .
建筑学报, 1985, (02) :2-10+82
[2]   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 [J].
胡序威 .
经济地理, 1984, (01) :28-33
[3]  
厦门经济特区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1986
[4]  
美国地理见闻[M]. 商务印书馆 , 姚士谋, 1982
[5]  
厦门志 .2 .
[6]  
厦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2 姚士谋. 厦门日报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