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以大连为例

被引:14
作者
郑德凤 [1 ,2 ]
臧正 [1 ]
张雨 [1 ]
孙才志 [1 ,3 ]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3]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PRED系统; PSR模型; 人口承载力; 多目标决策; 大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204 ; 1407 ;
摘要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万人降至291万人;②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364 / 3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1982-201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 [J].
周扬 ;
李宁 ;
吴文祥 ;
吴吉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1) :102-113
[2]   地理学时空变化类论文的写作 [J].
姚鲁烽 ;
何书金 ;
赵歆 .
地理学报, 2013, 68 (07) :1007-1011
[3]   区域城市规模与网络中心性的关系分析——基于山东省基本部门链接网络的讨论 [J].
柴箐 ;
王茂军 ;
许洁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2) :1656-1667
[4]   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 [J].
赵兴国 ;
潘玉君 ;
赵波 ;
和瑞芳 ;
刘树芬 ;
杨小燕 ;
李会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6) :706-714
[5]   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研究 [J].
王丹 ;
陈爽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5) :577-584
[6]   基于信息熵和协整理论的新疆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分析 [J].
双文元 ;
郝晋珉 ;
黄晓英 ;
张玲娥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06) :249-255
[7]   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 [J].
汤铃 ;
李建平 ;
余乐安 ;
覃东海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04) :594-602
[8]   区域PRED系统的综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J].
王雅丽 ;
唐德善 ;
刘洋 .
工业技术经济, 2008, (11) :123-124+143
[9]   突变级数法在厦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J].
魏婷 ;
朱晓东 ;
李杨帆 ;
孙翔 ;
陈彬 ;
王金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7) :1522-1528
[10]   重庆都市区PRED系统演进的定量分析 [J].
李孝坤 ;
韦杰 ;
陈国建 ;
翁才银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