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言论的法理与哲理

被引:2
作者
纪忠慧
机构
[1]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关键词
高价值言论; 低价值言论; 公共生活; 生活世界; 言说; 言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移动互联的媒介环境下,言论的传播空间无限扩大,但言论的价值问题也愈发凸显。言论价值最初来自域外法学领域的探索,米克尔约翰的"公言论"概念成为言论价值类型化的方法论。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分别从公共生活和生活世界概念出发,前者将言说的行动内涵置于政治哲学的首要位置,后者强调交往理性的基础性和解放性作用,为人们揭开高价值言论的神秘面纱提供了独特视角。海德格尔对言谈的存在论分析以及维特根斯坦对哲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分析,为我们审视互联网媒介环境下的言论价值搭建了哲理坐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逻辑哲学论.[M].(奥) 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L.) ; 著.商务印书馆.2011,
[2]  
人的境况.[M].(美)汉娜·阿伦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极权主义的起源.[M].(美) 阿伦特;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  
论扯淡.[M].(美) 法兰克福 (Frankfurt;H.G.) ; 著.译林出版社.2008,
[5]  
伯格曼.[M].(法) 马蒂; 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6]  
交往行为理论.[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德)海德格尔著.商务印书馆.2004,
[8]  
哈贝马斯.[M].(美)莱斯利·A.豪(LeslieA.Howe)著;陈志刚译;.中华书局.2003,
[9]  
德国哲学论丛.[M].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德国哲学论丛》编委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