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沉积物痕量元素黄铁矿化程度及其剖面类型

被引:5
作者
叶思源 [1 ]
武强 [1 ]
钟少军 [2 ]
周永青 [1 ]
鲁静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沉积物; 活性态元素; 黄铁矿结合态元素; 黄铁矿化度; 青岛胶州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1 [铁];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探索青岛近海不同沉积环境下不同痕量元素的黄铁矿化规律,2003年5月潜水员潜入海底采集了4个不同沉积环境的未扰动柱样,并利用HuertaDiazandMorse(1990)连续提取技术测试分析了沉积物痕量金属的不同存在形式(活性态和黄铁矿结合态)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除了在涨潮三角洲上部沉积和潮下带沉积物柱子的Cd和Cr外,痕量元素的黄铁矿化度的增高取决于其相应剖面上的DOP的增高;并且不同痕量元素向黄铁矿中转移的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即元素As、Hg和Mo转移的规模最大,Cu、Zn、Cd、Cr、Co和Ni中等,Pb和Mn最小;此外,还进一步揭示了河流三角洲沉积物的下部各元素的黄铁矿化程度高,而潮下带沉积物以及涨潮三角洲沉积物低.最后指出在河口水下三角洲进行的清淤工作应注意黄铁矿结合态痕量元素的活化而产生生物有效的毒性元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AVS归一化研究 [J].
张向上 ;
张龙军 ;
吴玉科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420-424
[2]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研究 [J].
殷效彩 ;
杨永亮 ;
余季金 ;
王以勤 .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76-80
[3]   胶州湾东岸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与污染源判别 [J].
孟可 ;
孙廷智 .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