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类型稀土矿区环境卫生学调查──矿区农民自然生活环境和头发中稀土水平

被引:14
作者
高兆华,孟玉秀,陈清,任淑英,汤锡珂,苏德昭,高俊全,徐春兰,祝孝丰,张填,钟琛,白继昌,刘金荣,马慧君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
稀土元素,土壤,水,天然食物,植物性食物,人发,摄入量,高暴露人群;
D O I
10.13227/j.hjkx.1995.04.023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对我国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稀土矿区内农民自然生活环境(耕地土壤、饮用井水、天然植物和植物性食物)和头发中稀土含量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其稀土暴露、吸收和蓄积水平。结果表明:稀土矿区内,除耕地土壤中稀土含量(680—1200mg/kg)明显高于对照地区、某些天然植物有富积稀土(16.8—57.2μg/g)的能力外,浅井水(2.6—21.0μg/L)、粮食<(0.05—3.15μg/g)和蔬菜(0.06—1.82μg/g)中稀土含量仅是稍高于对照地区趋势;矿区农民平均每人每日稀土经日摄入量估计值〔(498.3—1708.1μg/(d·人)]与相应对照点基本一致;仅江西轻稀土矿观察点[(659.4μg/(d·人)]稍高于对照点[498.3μg/(d·人)]。江西2矿区内农民发中稀土含量(0.53—15.02μg/g)均显著高于本地区对照点以及山东稀土矿区内农民发稀土水平(<0.20—1.12μg/g,P<0.05),并接近或超过山东稀土矿矿工水平(0.43—8.76μg/g,P<0.05),但其平均每人每日稀土经日摄入量明显低于山东矿区农民摄入水平[1708.lμg/(d·人)]。江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内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9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