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南岸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15
作者
毕延凤 [1 ,2 ,3 ]
于洪军 [2 ]
徐兴永 [2 ]
苏乔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卤水; 水化学特征; 咸水入侵; 水文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用2009年莱州湾南岸地下水最新监测数据,将研究区地下水淡水区、微咸水区、咸盐水区和卤水区进行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值线图和Piper三线图绘制,阐述了水化学类型和成分特征从南往北的变化:EC、TDS、Na+、K+、Mg2+、Cl-、SO42-的平均浓度从南部淡水到北部卤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因为在卤水区普遍发生碳酸钙沉淀,Ca2+和HCO3-则在咸盐水区浓度达最高;pH值从淡水到卤水呈现从弱碱性到弱酸性的转变;从淡水区向卤水区地下水化学组分阴离子由HCO3-为主变为Cl-为主,阳离子由Ca2+为主变为Na+为主;此外河流对地下水起到淡化和冲刷的作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水化学3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了地下水盐化指标、生物化学作用和碳酸钙沉淀。进一步结合系数比值法和饱和指数计算,在对本区水文、地质以及离子水文地球化学特性分析基础上,指出地下卤水阴阳离子中占绝对优势的Cl-、SO42-、Na+、Mg2+的毫克当量百分数与正常海水的值非常相近而与地下淡水的值相差甚远,反映出本区地下卤水起源于古海水,为沉积海水。此外卤水绝非海水简单浓缩的产物,其间还包括复杂的水化学变质过程及后期演化如矿物沉淀、阳离子交换(K+-Ca2+;Na+-Ca2)+、去白云岩化作用和硅酸盐蚀变等。饱和指数的计算表明石膏在卤水矿化度达100 g/L之后才开始缓慢沉淀,而文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基本一直处于饱和沉淀状态,且文石和方解石的饱和指数散点分布极为相似,说明两者可能同时发生沉淀。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青海盐湖水化学类型的多元统计分类法 [J].
曹红翠 ;
吴启勋 ;
孙海霞 ;
周莲 ;
保英莲 .
盐业与化工, 2009, 38 (06) :39-41
[2]   山东潍坊沿海地下卤水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王松涛 ;
高美霞 ;
傅俊鹤 .
矿床地质, 2008, (05) :631-637
[3]   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的化学组成 [J].
宁劲松 ;
于志刚 ;
江雪艳 .
海洋科学, 2005, (11) :13-17
[4]   莱州湾沿岸平原海水入侵灾害的发展进程 [J].
庄振业 ;
刘冬雁 ;
杨鸣 ;
李洪江 ;
邱汉学 ;
宁丕海 ;
宋维华 ;
徐至进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146-152
[5]   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与咸水入侵研究 [J].
薛禹群 ;
吴吉春 ;
谢春红 ;
张永祥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22) :2360-2368
[6]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类型及其分区 [J].
孟广兰 ;
韩有松 ;
王少青 .
黄渤海海洋, 1997, (02) :25-32
[7]   莱州湾海水入侵区域环境系统与防治对策 [J].
马凤山 ;
蔡祖煌 ;
尹泽生 ;
王守春 ;
杨明华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7, (01) :57-63
[8]   莱州湾南岸晚更新世后地层中沉积海水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J].
张永祥,薛禹群,陈鸿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6, (06) :61-68
[9]   含水层中海水入侵的数学模型 [J].
薛禹群 ;
谢春红 ;
吴吉春 .
水科学进展, 1992, (02) :81-88
[10]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for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by seawater intrusion on the Lebanese coast [J].
El Moujabber, M ;
Samra, BB ;
Darwish, T ;
Atallah, T .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06, 20 (02) :16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