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与模式选择

被引:19
作者
王军强
陈存根
李同升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陕西西安
[3] 陕西西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小流域治理;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式选择; 陕西黄土高原;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3.06.018
中图分类号
S157.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对陕西黄土高原11条典型小流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小流域治理的基本特点划分了5种治理模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特尔菲法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5种治理模式的治理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建议陕西黄土高原地区采取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林(作物)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与系统评估研究——以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为例 [J].
李中魁 .
生态学报, 1998, (03) :19-25
[2]   流域泥石流防治效益评估模型初探 [J].
王稳地,唐晓春,陈勇,谢世友,罗鉴银 .
水土保持学报, 1994, (03) :69-73+91
[3]  
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汪培庄 编, 1983
[4]   北京市大兴永定河沙地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J].
王晓慧 ;
孙保平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6) :37-41
[5]   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刍议 [J].
李智广 ;
李锐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