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地区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87
作者
张德全
丰成友
李大新
佘宏全
董英君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流体演化; 沸腾和混合; 福建紫金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热液矿物的年代学方面追踪了紫金山地区的斑岩 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轨迹。研究表明,汇聚到岩体顶部的岩浆流体在10 4 .5Ma左右、6 5 0~5 5 0℃温度区间减压沸腾,形成的不混溶流体导致了钾硅酸盐化蚀变及初始Cu(Mo)矿化。其后流体继续向花岗闪长斑岩的外接触带上升运移和降温,在10 2 .5Ma左右、4 2 0~380℃区间,再次减压沸腾,分离出的富液相H2 O NaCl流体进一步与对流循环中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体系的温度和盐度逐步降低,演化出绢英岩化蚀变及含铜硫化物矿化的流体。流体进一步向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汇聚,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时期分别氧化形成两种不同的流体:其一是在10 0Ma左右,流体到达花岗闪长斑岩顶面之上80 0~2 0 0 0m的火山岩穹部位,温度降至2 80~2 5 0℃时又一次减压沸腾和不混溶,不混溶流体进一步与对流循环中的大气降水混合,使之冷却、稀释和酸化,演化成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蚀变和Cu Au矿化的流体;其二是在94 .7Ma左右,形成绢英岩化后的流体侧向扩散到远离花岗闪长斑岩的大型低平火山洼地中,由于大气降水的大量注入,使其演化成为低盐度、较低的温度的H2 O NaCl体系,其沿不整合面附件的断裂 裂隙系统充填,形成冰长石石英细网脉及Ag Au矿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 [J].
张德全 ;
佘宏全 ;
李大新 ;
丰成友 .
地质学报, 2003, (02) :253-261
[2]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斑岩-浅成热液金(铜)体系及其成矿流体 [J].
华仁民 ;
陆建军 ;
陈培荣 ;
李晓峰 ;
刘晓东 ;
张文兰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3) :18-22
[3]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德全 ;
李大新 ;
丰成友 ;
董英君 .
地球学报, 2001, (05) :403-408
[4]   论成矿系统 [J].
翟裕生 .
地学前缘, 1999, (01) :14-28
[5]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矿田铜金银矿床类型及对比 [J].
高天钧 ;
黄仁生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 (04) :283-294
[6]   福建紫金山矿床流体运移-反应模式及其氧同位素示踪研究 [J].
华仁民 ;
胡金化 ;
黄耀生 ;
李振敏 .
地球化学, 1998, (02) :187-195
[7]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数值模拟——混合和沸腾过程研究 [J].
徐文艺 ;
任启江 ;
徐兆文 ;
方长泉 ;
郭国璋 ;
张重泽 .
矿床地质, 1997, (02) :68-74
[8]   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年代及同位素找矿评价研究 [J].
陈好寿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6, (04) :348-360
[9]   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 [J].
张文淮 ;
张志坚 ;
伍刚 .
地学前缘, 1996, (04) :86-93
[10]   碧田金矿──石英—冰长石型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 [J].
黄铁心 ;
刘晓东 ;
张金成 .
地质地球化学, 1996, (0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