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保持耕作下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田间模拟降雨试验方法
被引:2
作者
:
吕军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吕军杰
李俊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李俊红
张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张洁
王育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王育红
姚宇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姚宇卿
王聪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王聪慧
丁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丁志强
机构
:
[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 洛阳
[3]
河南 洛阳
来源
:
耕作与栽培
|
2004年
/ 06期
关键词
:
保持耕作;
模拟降雨;
黄土坡地;
水土流失;
D O I
:
10.13605/j.cnki.52-1065/s.2004.06.008
中图分类号
: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
通过建立田间模拟降雨试验场,分析测试降雨强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安装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降雨系统的降雨分布均匀,重复性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1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北方旱地农田水分平衡.[M].赵聚宝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J].
吕军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吕军杰
;
姚宇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姚宇卿
;
王育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王育红
;
王海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王海洋
;
张宪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张宪初
.
土壤通报,
2003,
(01)
:74
-76
←
1
→
共 2 条
[1]
中国北方旱地农田水分平衡.[M].赵聚宝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J].
吕军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吕军杰
;
姚宇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姚宇卿
;
王育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王育红
;
王海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王海洋
;
张宪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
张宪初
.
土壤通报,
2003,
(01)
:74
-7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