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平原西北部全新世以来植被与环境变化

被引:38
作者
舒军武
王伟铭
陈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基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植被; 气候; 环境; 全新世; 太湖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太湖平原西北部卜弋桥Zk01孔上部8m地层孢粉资料显示该地区自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11000—9500cal.aB.P.,地带性植被为壳斗科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森林成分以栎属(Quercu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栗属(Castanea)、栲属(Castanopsis)/石栎属(Lithocarpus)和松属(Pinus)为主,同时混生有少量的枫香属(Liquidambar)、冬青属(Ilex)、水青冈属(Fagus)、桦属(Betula)、榆属(Ulmus)等乔灌木。本阶段孢粉浓度较高,气候较温暖湿润,为早全新世升温期;2)9500—3900cal.aB.P.,植被演替为中亚热带性质的常绿阔叶林。此阶段特别是8000cal.aB.P.以来,植被以青冈属为主的常绿分子获得大发展为特点。当时森林繁茂,气候暖湿且较为稳定,对应于中全新世大暖期(适宜期);3)3900cal.aB.P.以来,森林植被表现为次生性质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青冈属、栎属骤减,松属、禾本科(Poaceae)及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含量明显增升。本阶段孢粉浓度减为最低,据研究区周边的孢粉资料推测此时期气候温凉湿润。本阶段晚期森林植被受到人类的干扰,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作物如禾本科(35—45μm)、十字花科和菊科等花粉类型含量持续增多,表明研究区自全新世晚期以来出现了明显的人类活动的迹象。Zk01钻孔点位处古河道,磁化率和粒度证据揭示了研究点沉积环境全新世早期为河流相,水动力较强,中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晚期减弱。最后,结合孢粉资料和沉积环境简述了植被变化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2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江苏南部滆湖成因演化的初步认识 [J].
赵为民 ;
李端璐 .
江苏地质, 2006, (02) :106-111
[2]   长江三角洲东缘晚新近纪沉积的孢粉与古环境研究 [J].
贾丽 ;
张玉兰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6, (01) :70-76
[3]   长江三角洲东缘地区全新世孢粉与古环境研究 [J].
张玉兰 .
上海地质, 2005, (03) :1-5+15
[4]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综述 [J].
曹光杰 ;
王建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7) :757-764
[5]   太湖平原西北部第四纪海侵 [J].
蒋梦林 ;
刘志平 .
江苏地质, 2001, (02) :78-81
[6]   江苏太湖平原北翼的第四纪孢粉与环境 [J].
周曙 ;
邹松梅 ;
刘志平 ;
蒋梦林 ;
朱志远 ;
刘金陵 ;
钟石兰 ;
李星学 ;
穆西南 ;
韩辉友 ;
李升峰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 (01) :70-75
[7]   江苏金坛三星村地区7000年来古环境演变初探 [J].
张强 ;
朱诚 ;
宋友桂 .
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279-284
[8]   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晚第四纪植被与气候变化 [J].
郑卓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 (02) :125-146
[9]   江苏句容宝华山全新世中晚期的花粉与环境 [J].
韩辉友 ;
李升峰 ;
张立新 ;
周曙 ;
张建新 ;
吴胜光 ;
王富葆 .
古生物学报, 2000, (02) :295-300
[10]   江苏太滆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生物群及环境 [J].
钟石兰 ;
刘金陵 ;
李星学 ;
穆西南 ;
邹松梅 ;
刘志平 ;
朱志远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 (02) :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