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值”在大豆抗孢囊线虫病遗传研究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6
作者
颜清上
王连铮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大豆; 抗病值; 大豆孢囊线虫; 抗病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 [经济作物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抗病值表示大豆单株对孢囊线虫的抗性,探讨其在大豆对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遗传 研究中的应用。在所研究的4个高感×高抗杂交组合中,直接用孢囊数作为抗性的参数,不分离群体 具有较大的方差,群体平均数与方差有较强的正相关;而采用抗病值表示抗性,不分离群体有较小的 方差,但F2分离群体方差较大。与原始数据相比,经平方根转化后,单株孢囊数的群体平均数与方差 的高度正相关只有轻微的下降;而单株抗病值的群体平均数与方差的相关性则明显降低。4个组合单 株抗病值的广义遗传力为57.49%~71.79%,高于单株孢囊数的48.42%~65.96%;根据抗病值推导 出的最小基因数目为3~4,比用孢囊数推导为2~3的结果更接近按质量性状遗传估算出的结果。对 F2单株频次分布研究表明,采用抗病值标准品种法分级统计的高抗株数,与按全国抗性分级标准下< 10个孢囊/株的株数完全一致,而且得到了更广泛的中间类型分布。按质量性状遗传模式对4个高感 x高抗组合F2分离群体研究表明,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对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可能由三 对隐性基因和二对显性基因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南方大豆资源对豆秆黑潜蝇抗性的研究 [J].
盖钧镒 ;
夏基康 ;
崔章林 ;
任珍静 ;
浦奉华 ;
吉东风 .
大豆科学, 1989, (02) :115-121
[2]   大豆抗孢囊线虫基础研究 [J].
颜清上 ;
王连铮 .
大豆科学, 1996, (04) :345-352
[3]   美国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及大豆品种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J].
张国栋 .
大豆科学, 1994, (03) :252-260
[4]   北京地区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验证 [J].
颜清上,陈品三,王连铮 .
大豆科学, 1995, (04) :355-359
[5]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遗传和转育 [J].
王志 ;
李莹 .
山西农业科学, 1990, (06) :4-6
[6]  
植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马育华 编著, 1982
[7]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AND GENETIC-RELATIONSHIPS AMONG SOYBEAN PLANT INTRODUCTIONS TO RACES OF SOYBEAN CYST NEMATODE [J].
MYERS, GO ;
ANAND, SC .
EUPHYTICA, 1991, 55 (03) :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