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能力空间差异

被引:14
作者
周亮 [1 ]
徐建刚 [2 ]
蒋金亮 [1 ]
袁艳华 [1 ]
孙东琪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染防治; 空间差异; 淮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淮河流域35个地市2010年社会经济、网络调查和水环境污染相关数据,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的构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流域各市水污染防治能力进行评价,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能力的总体、局部的空间差异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各地市水污染防治能力普遍较低,且呈现显著空间差异性,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整体呈现干流高于支流,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梯级趋势;②流域经济发达地区防治能力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防治能力远高于普通地级市;③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能力空间分布与流域实测水质空间分布高度契合,即防治能力较高地区水质普遍较高,防治能力较低地区水质则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560 / 56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特征解析及分类控制[J]. 周亮,徐建刚,孙东琪,倪天华.环境科学. 2013(02)
[2]   1956-2010年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时空变化及统计模拟(英文) [J].
夏军 ;
杜鸿 ;
曾思栋 ;
佘敦先 ;
张永勇 ;
严子奇 ;
叶琰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2, 22 (06) :1045-1060
[3]   太湖流域城市化发展下水系结构与河网连通变化分析——以苏州市中心区为例 [J].
邵玉龙 ;
许有鹏 ;
马爽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10) :1167-1172
[4]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灾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顾留碗 ;
王春 ;
李伟涛 ;
杨忠祥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5) :71-74
[5]   1961—2008年淮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 [J].
王珂清 ;
曾燕 ;
谢志清 ;
苗茜 .
气象科学, 2012, 32 (06) :671-677
[6]   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J].
夏军 ;
翟晓燕 ;
张永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7) :941-952
[7]   基于TMDL的WARMF模型在水污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J].
牛丽冬 ;
王晓燕 .
水资源保护, 2012, 28 (02) :20-24
[8]   淮河流域暴雨灾害时空分布及趋势规律研究 [J].
于文金 ;
郝玲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3) :315-320
[9]   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统计模拟 [J].
杜鸿 ;
夏军 ;
曾思栋 ;
佘敦先 ;
张永勇 ;
严子奇 .
地理学报, 2012, 67 (03) :398-409
[10]   1960—2008年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演变特征 [J].
陆志刚 ;
张旭晖 ;
霍金兰 ;
王珂清 ;
谢小萍 .
气象科学, 2011, 31(S1) (S1) :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