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偏技术进步、技术来源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被引:20
作者
董直庆 [1 ]
赵景 [1 ]
康红叶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性; 技术进步来源; 经济增长;
D O I
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17.01.009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利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不同来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技术进步整体表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明显。其中,R&D、引进国外技术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三类技术偏向于资本,而购买国内技术与技术改造两类技术偏向于劳动;(2)技术进步偏向性和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差异明显。其中,劳动与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效应分别为4.5%与-0.49%,暗示有偏性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而中性技术进步效应有限。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4+144 +1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效应:模型演绎与经验证据 [J].
董直庆 ;
焦翠红 ;
王林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0) :74-91
[2]   劳动收入份额“U形”演变规律的新解释: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的视角 [J].
王林辉 ;
赵景 ;
李金城 .
财经研究, 2015, 41 (10) :17-30
[3]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是否节约能源 [J].
王班班 ;
齐绍洲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7) :24-31
[4]   资本错配会诱发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吗 [J].
王林辉 ;
袁礼 .
统计研究, 2014, 31 (08) :11-18
[5]   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检验 [J].
董直庆 ;
戴杰 ;
陈锐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5 (05) :65-72
[6]   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理论与实证研究 [J].
王颂吉 ;
白永秀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7) :31-43
[7]  
要素配置效率源于要素结构吗? 技术进步偏向约束下的产业经验证据[J]. 王林辉,袁礼.数量经济研究. 2012(02)
[8]   技术进步偏向性会引导投资结构吗? [J].
王林辉 ;
袁礼 ;
郭凌 .
学海, 2012, (03) :54-62
[9]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技术合意结构和我国生产率增长来源 [J].
王林辉 ;
董直庆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5) :3-18
[10]   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与工资上涨——基于家庭分工的视角 [J].
丁守海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4-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