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以6h间隔的NCEP/NCAR1°×1°的格点资料为背景,加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1h间隔的反演风廓线资料和12h探空、3h常规地面观测进行四维同化模拟得到的输出资料,检验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在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动力指示方面的分析和预报能力。理论分析表明:广义湿位涡综合体现了大气的动力、热力及水汽作用,相对于常用的温度、湿度等物理量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相互作用,对实际非均匀饱和大气的热力变化和水汽影响有较好的反映。对模拟结果的诊断发现,广义湿位涡倾向值的正负及强弱变化对暴雨落区预报和单站降水变化趋势预报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NCEP/NCAR1°×1°格点资料和气象台站观测的实况降水资料,对1999年长江流域梅雨和2007年淮河流域大洪水时期的广义湿位涡及其倾向变化与区域平均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在持续性暴雨发生时期,在大气中低层(主要在500hPa以下),确实持续存在广义湿位涡和广义湿位涡倾向的异常,这种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应时期的水汽分布和水汽集中特征,与降水量的变化是一致的,而850hPa以下的广义湿位涡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降水的增强或减弱趋势,即:广义湿位涡倾向为正(负)异常时,未来降水量可能增加(减小),因此,广义湿位涡倾向可以定性地给出暴雨是加强还是减弱的强度趋势预报。类似于涡度、湿位涡等其他动力变量,广义湿位涡除了可作为一个分析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变量外,还可体现出暴雨时期高水汽集中的特点,在暴雨分析中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