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异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6
作者
王小鹏 [1 ]
雒占福 [2 ]
贵立德 [3 ]
机构
[1]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3] 甘肃省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空间异化; 熵值法; 兰州市;
D O I
10.16202/j.cnki.tnrs.2013.05.00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土地综合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作用的中介和协调程度的表征,其空间异化研究能够有效地为多样化与区域适应性的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构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标,从城市个体空间异化视角,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兰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研究认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0.102)、经济密度(0.088)指标所占比重较大,经济技术是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稳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变化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承载力区主要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支撑,而榆中、皋兰等县低承载力区域,其主要受制于自然、经济环境多方面的限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GIS的临泽县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J].
王翠萍 ;
刘宝军 ;
孙景梅 ;
韩小红 ;
申建军 .
林业资源管理, 2011, (02) :78-82
[2]   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J].
倪超 ;
雷国平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2) :164-168+173
[3]   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J].
杨亮 ;
吕耀 ;
郑华玉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593-600
[4]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5]   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郭志伟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5) :24-30
[6]   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J].
哈斯巴根 ;
李百岁 ;
宝音 ;
乌敦 .
地理科学, 2008, (02) :189-194
[7]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J].
汪友结 ;
吴次芳 ;
罗文斌 ;
吴泽斌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4) :25-31
[8]   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阿城市为例 [J].
宋戈 ;
王兰霞 ;
方斌 ;
王杨 .
经济地理, 2005, (06) :887-890+919
[9]   基于GIS的兰州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J].
杨永春 ;
孟彩红 ;
郭士梅 ;
刘治国 ;
胡昊劼 .
山地学报, 2005, (02) :174-184
[10]   略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我国沿海地区案例分析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赵明华 .
人文地理, 2001, (04) :57-61